《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十一
洪武十年春正月庚辰朔
○乙酉
赐翰林学士承旨宋濂致仕。
濂,字景濂,金华浦江人,幼聪敏强记,从同郡吴莱、黄溍学,为古文有声。元至正中,有荐濂翰林编修官者,濂以亲老不就,隐居小龙门山中。
岁辛丑,金华既归附,上遣使以书币征之,与括苍刘基、叶琛、章溢四人同见上,甚礼重之,擢濂江南等处儒学提举,既而命授皇太子经。甲辰十月,改起居注。乙巳三月,以疾告归,上赐以金帛,太子亦厚遗之,濂归,奉表谢,上赐书嘉劳之,其略曰:“先生之师吾子,训饬甚严,是不佞也。以时言讲解,释圣贤之意,是不固也。以忠贞立心,以节俭制行,是得儒者之道也。昔闻古人,今亲见之。”仍侑以文绮。
洪武二年,修《元史》,诏征濂,与翰林待制王祎为总裁官。六月,除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
三年,以失朝参,左迁编修。
四年,迁国子司业,秋以议祭孔子礼稽缓,贬知安远县。是年十一月,召还,为礼部主事。
五年冬,迁太子赞善大夫。
六年七月,复命为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八月,上命濂与詹同、乐韶凤等,纂修《大明日历》一百卷,又与吴伯宗、朱右等,修《宝训》五卷。每旦侍膳燕见,必命茶赐坐。濂素不能饮,一日,侍饮醉,行不能成步,上见而欢甚,为诗赐之,仍命侍臣咸为歌辞,且曰:“使后世知吾君臣同乐如此也。”
九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擢濂长孙慎为殿庭仪礼司序班,复召濂仲子璲为中书舍人,子孙联班内廷,儒者荣之。濂既老,艰于步趋,上命选良马以赐,复为作《良马歌》,命词臣咸赋之,以示优宠。
至是,年六十八,上悯其老,赐致仕,归乡里。及陛辞,上以御制文集赐之,加钞彩叚及衣三袭,命其孙慎护送至家。濂上表称谢,上复赐手诏答之。自是,每岁一朝,至则恩遇之甚厚。
十三年,璲以事得罪,濂当连坐,有司请罪之,上以濂旧臣,特命居于茂州。十四年五月,行至夔州,卒。
所著有《潜溪集》四十卷,《萝山集》五卷,《龙门子》三卷,《浦阳人物记》二卷,《翰苑集》四十卷,《归田集》四十卷。长子瓒与璲,俱以能书名。
(《明太祖实录·宋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