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李东阳传

《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九

    正德十一年秋七月庚辰朔
○己亥
○致仕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卒。
东阳,字宾之,先世本湖广茶陵人,以戎籍,居京师。生四岁,能作径尺大书,景皇召见,抱置膝上,且试之书,赐果及钞。六岁、八岁两召见,试对偶、讲《书》大义,称旨,赐皆如初,命肄业京学。年十六举乡试,十八登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编修。秩满,迁侍讲。秩再满,迁侍讲学士,寻侍东宫讲读。丁内艰。
弘治二年,服阕,以从龙恩,迁春坊左庶子,仍兼侍讲学士。四年,宪庙实录成,迁太常寺少卿,兼官如故。七年,大学士徐溥等奏,文臣诰敕当如旧,专官撰拟,遂擢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以领其事,寻被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十一年,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十六年,进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改谨身殿大学士。
武宗即位,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寻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正德七年,累疏恳辞,致仕。至是卒。讣闻,上辍视朝一日,祭葬如例,仍赐米布五十石疋、新钞一万贯,赠太师,谥文正,给之诰命。
东阳,在翰林以文学名,前辈或忌之,迁侍讲学士数年,始与经筵,然不以为意也。尝大旱,应诏陈言,剖析《孟子》中语切治道者数条,附以时政得失为献,孝庙甚嘉纳之。既入阁,不时召对,遇事多所规益。末年,受顾命,缕缕数百言,东阳感激思报。
正德初,群小坏政,遂与同官刘健、谢迁,条陈十事,指斥贵近,言甚剀切,因自劾求退。健、迁皆罢,而东阳独留。命下,据案涕泣,连疏乞归,不许。于是,刘瑾威权日盛,狎视公卿,惟见东阳,则改容起敬。时,焦芳与东阳同官,又助瑾煽虐,东阳随事弥缝,去太去甚,或疏论廷辩,无所避忌,所以解纾调剂、潜消默夺之功居多。否则衣冠之祸,不知何所极也。或者乃以其“依违隐忍、不即决去”非之,过矣。
所著有《怀麓堂》前后续稿百余卷。凡朝廷诏册、谥议,诸大制作,多出其手。诗篇碑板,传播四裔。虽字书小技,亦精绝逼古,人罕及之。

(《明武宗实录·李东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