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十四
正统九年三月辛亥朔
○甲子
○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卒。
士奇,名寓,以字行,江西泰和县人,少孤,感奋力学。洪武中,为邑庠弟子,师以事亡,入武昌。有司荐其能文,征入翰林,考为优等,授王府审理,仍供职翰林。
太宗即位,擢为编修,命与解缙等七人入内阁,典机务,进升侍讲。仁宗为皇太子,以本官兼左春坊左中允,寻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讲。太宗幸北京,皇太子监国,命蹇义并士奇等四人辅导,车驾回南京,问士奇曰:“尔辅东宫久,所行果何如?”士奇以“孝敬”对,又历举其事实。太宗上宾,凡丧仪治体,皆士奇等议行。踰二十七日,尚书吕震,欲易吉服,士奇不可。明旦,仁宗素冠衰绖出视朝,谓左右大臣曰:“梓宫在殡,吾岂忍易?士奇所执,是也。”未几,进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寻升少保,既又升少傅。天下朝觐官至,尚书李庆奏令其养马,士奇执不可,乃止。
洪熙改元,进兼兵部尚书,辞不得命,乃辞兼俸,仁宗允之,顾蹇义曰:“廉洁之风,士奇有焉。”
宣宗即位,汉王高煦反,车驾亲征,罪人既得,有言赵王通情,亦宜往正其罪,士奇以未有显迹,力争。比还京师,命士奇草诏,并群言封示赵王,王涕泣感恩,宣宗谓士奇曰:“赵王得以保全者,卿之力也。”间问民隐,士奇历历尽言。又言古人罚不及嗣,今极刑之家,子弟虽贤,例不许进用,宣宗命即除其例。一日,又谕士奇曰:“母后为朕言:先帝在青宫时,惟卿正言,不避迕意,先帝能从,以不败事。又谓朕曰:凡正直之言,尔不可以为迕而不从。”士奇对曰:“此皇太后盛德之言也,愿陛下念之。”
暨上即位,凡宽恤事宜,多从所言。士奇请开经筵,遂命同知经筵事。进升少师、光禄大夫、柱国。有所建白,多见施行。
至是卒。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贞,敕有司祭葬。录其子𥽌为尚宝司司丞。
士奇,处心公正,论事存大体。在上前,有德者必扶,有过者不掩。取人必先德行而后才能,且博询于众论,故所荐皆名士。为人秉谦执虚,薄利笃义,文章谨严有法,议论往返卒归于理,裒然为一世之望。临终自志其墓云:“越自授官,所觊行道。心存体国,志在济人。惟理无穷,而学殖未充。事有至难,而智虑弗逮。故进慕陈善,退勤省躬。而施以公,而守以约。始终一意,夙夜不忘。”考之平日,盖无愧其言云。
(《明英宗实录·杨士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