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二十八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癸亥朔
○壬辰
○是月,右丞相汪广洋,坐事贬海南,死于道。
广洋,字朝宗,高邮人,少从余阙,学通诗书,游寓太平。
乙未岁,上渡江,首召诸儒,广洋入见,与语,大悦,留幕下,为元帅府令史、行枢密院掾史、江南行省提控。丁酉,除照磨兼知诸全州事。己亥,置正军都谏司,擢都谏官。辛丑,迁江南行省都事,升郎中。甲辰,立中书省,改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指挥使司事,平章常遇春下赣州,命广洋参军事,赣州平,遂命守之,寻升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平山东,开省治,欲得廉明持重者往安辑之,以广洋可任,乃命陶安为江西参政,调广洋山东行省,至即抚纳新附民庶安之。冬十二月,召入为中书参政。明年,复出为陕西参政。三年,丞相李善长病,上以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杨宪以山西参政,先被召入为右丞,广洋至,宪恶其位轧己,每事多专决不让,威福恣行,广洋畏之,常容默,依违不与较,宪犹不以为慊,欲逐去之,嗾侍御史刘炳等奏广洋奉母不如礼,以为不孝,上初未之知,因以敕切责,令还高邮,宪恐其复入,又教炳奏迁之海南,上觉宪奸,乃复召广洋还,宪坐是诛。冬十一月,进封广洋忠勤伯。
四年正月,丞相李善长以老辞位,乃拜广洋为右丞相,以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居位,庸庸无所建明。六年正月,以怠职,左迁广东行省参政。逾年,召为左御史大夫。
十年,复拜右丞相,上遇之特厚。尝有疾在告,赐敕劳问。然颇耽酒色,荒于政事,以故事多稽违。又与胡惟庸同在相位,惟庸所为不法,广洋知而不言,但浮沉守位而已。上察其然,因敕以洗心补过,广洋内不自安。久之,占城贡方物,使者既至,而省部之臣不以时引见,上以其蔽遏远人,下敕书切责执政者,广洋惶惧益甚。
至是,御史中丞涂节言,前诚意伯刘基遇毒死,广洋宜知状。上问广洋,广洋对以无是事。上颇闻基方病时,丞相胡惟庸挟医往候,因饮以毒药,乃责广洋欺罔,不能效忠为国,坐视废兴,遂贬居海南。舟次太平,复遣使敕之曰:“丞相广洋,从朕日久,前在军中,屡问乃言,否则终日无所论,朕以相从之久,未忍督过。及居台省,又未尝献一谋画,以匡国家,民之疾苦,皆不能知。间命尔出使,有所相视,还而噤不一语。事神治民,屡有厌怠。况数十年间,在朕左右,未尝进一贤才。昔命尔佐文正治江西,文正为恶,既不匡正,及朕咨询,又曲为之讳。前与杨宪同在中书,宪谋不轨,尔知之不言。今者益务沉湎,多不事事。尔通经能文,非愚昧者。观尔之情,浮沉观望。朕欲不言,恐不知者,谓朕薄恩。特赐尔敕,尔其省之。”广洋得所赐书,益惭惧,遂自缢卒。
广洋,善篆隶大书,尤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居相位,默默无所可否,由是,人以庸懦不立目之。大抵其相才不足,与奸同位而不能去,故卒至于覆败云。
(《明太祖实录·汪广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