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月台
明宣宗朱瞻基
巍巍百尺台,秋月流素光。
良宵幽思澄,登高一相佯。
冰轮悬中天,玉鉴洞八荒。
浮云不能掩,明见毫与芒。
仰望月中桂,枝叶安可量。
白兔捣灵药,自古谁见尝?
世传七宝成,玉斧何渺茫。
吾闻太阴精,借耀于太阳。
望朔各有期,亏盈固其常。
潮汐必相应,千古永不爽。
圣哲论大化,往牒明且详。
俯仰再三叹,影斜夜未央。
[注释]
第四句,相佯:徜徉、徘徊。第二十句,爽:差错,违背。
明宣宗此诗,有重要的科学史研究价值。
“吾闻太阴精,借耀于太阳。”太阴即月亮,意思是我听说月亮靠反射太阳光而明亮。假如不知道地球孤悬于虚空之中,或者根本没有地球的概念,怎么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见解来?故推测“大地球形说”、“孤悬虚空说”,在当时已为一部分人所认识。实际上,早在汉朝,浑天说派就提出了“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的观点。所以不应对此感到惊讶。
“望朔各有期,亏盈固其常。潮汐必相应,千古永不爽。”此四句诗表明,早在明宣宗时期,明朝人即已知晓海洋潮汐现象与月亮望朔盈亏有密切关系。此当是古代人长期观察和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与当今的潮汐理论非常类似,而欧洲直到十七世纪后半叶,还在讨论太阳和月亮哪个对地球海洋潮汐影响大。